瞬间就传递到距离不远的秦军营中,今夜负责值守的秦军偏将隶属于李仲翔一部,闻讯之后不敢怠慢,一边召集部众迎战,一边急遣郎中通报李仲翔知晓。
番人趁夜急袭!
一下打破了陷入僵持中的鸿沟战局,无余用一个回合结果了秦军队率,但在歼灭剩余的残存秦军巡哨时,却不得不用了一刻钟的时间,心骄气傲的番人将卒没有想到,他们引以为豪的青铜利剑在与秦军制式铁剑的交锋中,几乎陷入到了完败的境地。
铜与铁。
两种属姓不同的金属,它们的地位交替,也象征着文明进程的不断发展,中原一带开始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这一体制的变革,不仅仅来自于意识形态,更来自于国家这一强力统治机构的产生。秦军占领邯郸、西平之后,这两处冶铁重镇的匠师被司马印全部征调到了晋阳,这种将全国的技术力量集中在了一起,全力以赴钻研一项技术的做法,比起以往各诸侯国林立、属下工匠仅仅依靠个人的研究单打独斗要有效的多。
邯郸的郭氏、西平的张氏,再加上晋阳原有的来自郦山兵造的莫石等匠师,这些平素分处在各地,相互不可能交流心得经验的匠师在一次次思想的碰撞中,不断的改进着冶铁和其他的工艺。
仅仅一年的时间,秦国的铁器从少量装备军队,多数只能用于农耕,发展到大批量的装备到前线的军中,最后,不仅仅是将领一级有了铁剑、铁铠,就连普通的士兵,也得到了属于他们梦昧以求的“神兵利器”。
这样的制式铁剑,从锋利程度上来说,当然不可能比上无余手中由欧冶子用陨铁打造的巨阙剑,但制式铁剑的优势就在于他的普遍程度,采自沮水一带的优良铁矿石加上云中郡一带优质的煤石,给予了锻造铁器以最好的原材料、最优越的锻烧条件,再加上秦国兵造拥有的一大批技术匠师,铁制兵器的出产速度几乎每时每刻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