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明末称雄 > 第699章 先打了再说

第699章 先打了再说(5 / 7)

土地改造而来,经济方面提高更高明显,今年三江区还在推广桑基鱼塘,基种桑,塘蓄鱼,桑叶饲蚕,再以蚕屎饲鱼,塘泥肥桑。使得种桑收益更高。”

有着这些详细的数据一对比,江南百姓当然更愿意种桑而不是种稻。

而且种桑比种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种桑养蚕后,还能再把茧缫丝出卖,甚至再加工为丝织品,这让种桑养蚕有了进一步的附加值提升,收益更高。

刘钧听的直点头,李春江的这番话不是空话,说的很透彻且有数据做支持。

种桑能有四倍种稻收益,百姓为什么还要种稻?反过来,种桑养蚕最后产出的还是生丝和丝织品,而今年朝廷出口的大宗商品中,就有生丝和丝织品,占到出口商品价值的很大一部份。

如果出口遇阻,那么国内的市场肯定消化不掉所有的产能,到时结果就是产能过剩,商人滞销,价格降低。

原来种桑是种稻的四倍收益,就可能成两倍,甚至可能更低,桑农收益降低,不但政府能收到的税收减少了,而且桑农们消费也会降低,会使得其它的商品销量也会降低。

现在三江区,已经形成了三个相对集中的作物分布区。

濒江沿海一带,以棉花种植为主同时种植部份稻谷,成为棉稻产区,闽浙区的杭州东部等地,也属于这一类型。主要的棉稻产区集中在松江、太仓、苏常等地。这些地方的棉田占耕地面积的六成甚至七成以上,稻田反而只有三到四成。

第二个区域,则是以桑为主的桑稻产区,主要是在江南省的南部苏州地区,以及闽浙区的湖州、嘉兴等地。桑田比例,依然占到耕地的六成以上。

第三个产区,则以水稻为主的水稻产区,主要集中在运河东北至沿海沙地之间的狭长地带,苏松常州等地。

三江和闽浙两个区,如今是粮食内流大区,每年从中原、湖广等地要输入上千万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