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皇祖父可以一纸令下便轻松削藩,今曰听了萧凡这番话后,朱允炆这才意识到,原来削藩的背后有如此复杂两难的麻烦,军国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别提削藩这样的大动作了,难怪独断专裁如朱元璋者,亦不敢轻举妄动。
朱允炆就更别提了,他只是个年轻人,没有处世的经验,没有丰富的阅历,更无帝王的胸襟和城府,他的优点只是会读书而已……“我该怎么办?”朱允炆抬眼瞧着萧凡,像个被遗失的孩子般无助。
萧凡摇头道:“时势未到,怎么做都不行,既要消去藩王势大震主的威胁,又不能动作太急,而导致军政大权落入外臣之手,可若削藩的话,各地的权力总归还是要交给别人的,这是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大明地域辽阔,府州众多,皇帝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是无法一一顾及的。”
——除非有一个专门监管各地军政大臣的朝廷机构。
萧凡这一刻想到了明朝永乐以后的内阁大学士制度,其实从本质上来说,这个制度确实是个好制度,有效的避免了因皇帝专权昏庸而给国家造成的损失,仁宣之后,内阁大学士权力疯长,君权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所以终明一代近三百年,其间出过不少昏庸糊涂的皇帝,有一位万历皇帝,居然四十年没上过朝,完全不理国事,其原因却是因为皇帝想立自己喜欢的人为太子,而内阁大学士们不同意,这样的君主天天待在后宫当宅男,大明朝居然没有亡国,而且万历那几十年居然是明朝最为繁华发达的一段时间,实在是个莫大的讽刺,这些说明什么?
说明明朝的内阁大学士制度确实是好制度,隐隐有些西方君主立宪制的雏形了,在内阁的制衡下,皇帝的作用明显被削弱,哪怕你五十年六十年不上朝,这个国家该怎么发展还怎么发展。而且皇帝授内阁票拟权,却保留了批红权,便能充分保证皇帝的权力不致被完全虚化架空,在这个制度下,权势熏天如万历朝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