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段瑕的性情,就有很大可能中吾等的圈套,因受激而弹劾陈群啊。
是勋微微点头:“汝去办可。”那就交给你了。
第一个问题暂且至此而终,接着谈第二个问题,是勋问桓范:“即吾欲救太子,又如何救之耶?”先不说我暂且不可能插手诸王中毒之事,就说马伯庸贪污自杀这件案子吧,我说幕后有黑手在操纵,那也得有证据啊,拿不出足够的证据,又怎能说服曹操,曹丕是被人陷害的呢?
桓范说了:“主公曾语‘自由心证’,吾等今日所言,即自由心证也。陛下之目太子,亦自由心证也。”
其实不需要什么证据,皇帝也是个聪明人,只是身在局中,难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已。仅仅马齐之案,无法扳倒太子,但肯定会在天子心目中留下一个坏印象,给太子大幅度地减分。主公您只要找机会向天子指出此案的疑点,天子自然会联想到各种可能性,从而一定程度上弥合他与太子之间的嫌隙的。
是勋点点头:“且再商议。”再说第三个问题,幕后黑手究竟是谁?他还可能会出什么招儿?
是勋基本上认定,幕后黑手九成九是虽然中毒却不就死的历阳王曹冲了。一则曹冲那孩子够聪明,如此毒计,估计曹植想不出来,而就算想出来了,也未必有魄力去执行;其二,曹冲与曹彰并非同母,这种狠手他更容易下得出来;第三,倘若洗净了曹丕的嫌疑,那么接下来嫌疑最大的就是根本没有中毒的曹植啦,曹冲很油滑地把自己挤进了受害者而非加害者的行列……
当然这也只是“自由心证”罢了,并无证据。只是无论曹植还是曹冲,远在藩国,欲为此计,一是需要有足够的人手来执行,二是需要有死党在中枢相策应——曹植的死党,尚在洛中的有丁仪、丁廙,那么曹冲的死党又是谁了?那家伙隐藏得可真够深啊……
揪不出这个人来,就无法一举撕下曹小象的假面具,亦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