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汉魏文魁 > 第三章、纳头便拜

第三章、纳头便拜(3 / 5)

门户和出充车骑,其实低级的可以算是内廷机构的预备办事员,高级的如侍郎、议郎、中郎等,则为君主顾问。

所谓荫补,即高官显宦(一般指为二千石以上官员满三年者)可荫其子弟为郎,相当于对其常年奉公的奖赏,同时也免其后顾之忧。赀选则是捐钱得而为郎,就理论上而言,跟卖官鬻爵没有本质区别。

只是低级郎官几无品秩,相当于官场上的实习生,跟后来清朝的“侍卫”绝然不同——就连最低等蓝翎侍卫都算六品官儿了。必须实习过一段时间,成绩优异,才可能由郎中令(后改光禄勋)给他一个正经入仕的机会。

是勋虽然创建了科举制,但他同时也不得不承认,科举本身存在着一个非常大的弊端,那就是重乎文字,而轻乎实用——其实这恐怕是社会科学领域一切笔试无可避免的毛病了。即便不似明清时的只重进士科,只考四书五经,哪怕一篇策论写得再天花乱坠,实际办事能力究竟如何呢?终究在试用之前,谁都保不大准啊。

所以他保留了荫、赀为郎的制度,给那些官二代、富二代一个学习和实习的机会。虽然说这种制度对普通民众太不公平,但时势如此,若他起意彻底砸烂富贵阶层的特权,估计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诸郎仍归光禄统属,但光禄勋就此降等,已非九卿,而直属于门下省。汉代诸郎最盛时有五千余人,官吏后备队过于庞大,真正能够出人头地的比率太低,如今则限额在千人以内,以实宫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避免宦官群体不必要的膨胀——很多并不接触妃嫔的职司,乃可由郎官充任,不必非找阉人。

是勋贵为太尉,自然有多个蒙荫为郎的名额,只可惜用不大出去。是复已尚公主,是郯将来也可能会有更好的出身,至于自己几个堂侄,除是峻尚且够不上二千石外,也都各有其父可以蒙荫,不用他这个从叔父操心。是家老大是著倒也品秩低微,问题他就没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