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就问:“是何出身?”那桓范不卑不亢地回答道:“范曾祖父讳焉,汉顺帝时曾为太傅;先父讳典。曾以《尚书》教授颍川,后举孝廉,司徒袁公(袁隗)辟之,拜侍御史,汉灵帝时三迁羽林中郎将。”
是勋惊问道:“得非‘行行且止’之桓公耶?”桓范点头:“正是。”
据说桓灵之际阉宦秉政,百官皆避,只有侍御史桓典常骑青骢马,巡行雒阳,宦者畏惮,故此雒阳人都说:“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也算是一代名臣啦。没想到廉家单贫破败,廉昭交的朋友倒是世家子弟,正经的朝廷三公后裔哪。
其实相关桓焉、桓典之辈。在当时或许烜赫无比,搁后世也属于书缝里的角色,是勋要穿到这一世来,才在故典和士人交谈中记住了这两个名字。可是“桓范”的名字他却早就有所耳闻了。
在原本历史上,此人仕魏,官至大司农,人称是曹爽的“智囊”,高平陵之变的时候,曾经偷出洛阳城以投曹爽。劝他挟持天子,以与司马氏刀兵相见。当时蒋济还挺担心。对司马懿说:“智囊往矣!”司马懿却笑笑:“范智则智矣,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果然曹爽不能用桓范之计,最终弃甲投降,桓范也因此而被族诛。
这真是那个桓范吗?是勋问道:“卿如何称呼?”桓范回答:“范字元则。”是勋眼神略一飘忽——见鬼,桓范史本无传,唯在曹爽传中略述其事而已,我还真不记得他的字是啥了。真是这个桓范吗?“智囊”?天下同名同姓的正多,还真是没法担保啊。
但是不管怎么说,既然他跟着廉昭一起来了,我就暂且留下他吧,说不定将来有用。
正在思量,突然鼻翼微颤,不禁转过头去质问是复:“即白昼间,如何饮酒?”是复跟是勋虽为父子,其实关起门来有若好友,是勋背着人常跟儿子平等交流,只是此般情状大反传统,所以当着旁人之面,父亲的威仪还是要偶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