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世有人爱假子如孤者乎?”
于是在这锦绣堆中成长起来的秦朗就很不成器,但却先后得到文、明两代魏主的宠信,官至骁骑将军、给事中。史书上说:“时明帝喜发举,数有以轻微而致大辟者,朗终不能有所谏止,又未尝进一善人。”又说:“四方虽知朗无能为益,犹以附近至尊,多赂遗之,富均公侯。”也就是说,大家伙儿都知道秦朗没啥本事,但因为他跟皇帝亲近,所以时常贿赂他你就算帮不了我的忙,也起码别给我使坏吧从而使得秦朗家财万贯,富比公侯。
可是在这条时间线上,秦宜禄没有抛下妻儿,曹操也没有得着杜氏,秦朗是作为是勋门客之子被养育长大的,而且是勋还瞧在秦宜禄的面子上,收他做了弟子。其实最早收纳秦朗,纯粹因为这孩子史载有名,虽无才能,亦无大恶,是勋也多少有点儿名人收集癖吧。
但是在这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秦朗,能力、秉赋,估计跟原本历史上就相差甚远了。首先,终曹操、曹丕、曹叡三世而不倒,说明秦元明并不傻,小聪明还是有的,而经过是勋的耳提面命和延名师教导,这小聪明就逐渐转化成……说不上大智慧,起码再非自保门户的庸人了;其次,没打小就跟曹操身边儿长大,秦元明就成不了纨绔子弟,才能和志向起码都在中人以上。
就是勋所了解的秦朗,共有三长:一是长相漂亮,气度优雅,即便与当世名士交往也并不显得逊色,这是他老爹、粗胚秦宜禄所根本无法比拟的;二是善口舌之辩,世人都说,太尉诸弟子,“秦元明得其言”;三是为人很孝顺,也没有什么坏心眼儿。当然啦,这孩子也有毛病,那就是太过注重风仪,非锦绣不肯穿着,日常用度也略有些奢侈。
秦朗有时候跟小兄弟们闲聊,也表达过自己的郁闷,说:“设朗早生二十岁,当随先生以折冲诸侯间,为国家立大功也。今诸侯泰半芟夷,徒长口舌,将何所用耶?得无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