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放空,人马、居民全都退缩到大营来,引诱魏人快速挺进,进咱们的埋伏圈才好。
位宫点点头,觉得此言有理。正打算不理駮位居的叫嚣,下令撤除北路各寨,突然又有消息传来,说魏人无数大船溯马訾水而上,势如破竹,已然逼近丸都山城了!位宫这一惊真是非同小可——“彼所乘何舟,多少兵马,而敢深入我境耶?!”
倘若真等曹真所部跟高句丽大军接上仗了,魏延再进至丸都山城下,那这仗真是毫无悬念,问题南北两路魏军又没有电话、电报,配合就不可能那么完美。曹真按照是勋所授的方略,稳妥进军,不管是复等小年轻如何催促,他总是不把周边敌人军民扫荡一空,便不肯继续前进。是复后来也急了,说您进军那么迟缓,若等水师先抵敌都,咱们得不着功劳还是小事儿,高句丽可以先破南路,再防我北路,逐一击破,如之奈何?您也未免谨慎过头了吧!
曹真说了:“此太尉授吾计时,便教不可冒进也。今我缓步而前,后路无忧,即句丽先破南路,再来敌我,亦不致大损。我在北,句丽如背生芒刺,即破南路,亦不敢深追之。无咎独不虑贸然而前,彼先破我,而再谋南耶?”坚持固有方针,绝对不肯加速。
至于南路,其实夏侯兰、魏延的行军速度已经比计划中要慢了很多了。关键就在于风向问题,初始尚有东风,船行无碍,可是随即就换了西风了,顶头风再加是逆流而上,船行速度就慢到令人发指。魏延无奈之下,只得去跟夏侯兰商议,分派步卒下船去轮番拉纤。问题马訾水中游多处泛滥,隔绝道路,碰到那些地段,步卒半身沉陷在泥泞里,一步一滑,就根本拉不动大船呀。
而且所乘大多是海舟,就没怎么配备大桨,碰到这些地段,几乎是一尺一寸硬挪过去的。魏延说这不行,我军行进须速,才能起到奇袭的作用,倘若也跟北路一般迂缓,真容易被敌人逐一击破哪。
夏侯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