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跳出来说,此乃不肯封建之必然结果也;于是汉朝就搞封建了,先封异姓,被迫都给剿了,再封同姓可谁想同姓也不老靠谱的,很快便闹出来“七国之乱”……
从景帝、武帝为始,汉朝中央政权开始逐步侵削诸侯之权,到了汉末,所谓的诸侯王就跟空头侯爵一样。只是呆在封地上混吃等死,偶尔搞搞祭祀罢了,实权都掌握在中央所任命的王国相、侯国相手中。于是就又有人说啦,汉朝的同姓诸侯要是有力量,哪儿至于有董卓乱政、群牧割据啊,恐怕曹魏亦无以代汉也这是个血泪教训,新的朝代必须汲取。
曹德也正是受此影响,趁机为这一观点来试探曹操的想法若真封建,说不定他这一支也能给封个实有领土的公国呢。
而且是勋还知道后世之事,曹魏数代而亡。就有人提出来,那是待同姓太苛的缘故,所以等到司马家上台以后,立刻改其道而行之。大封同姓,结果又闹出来“八王之乱”。是勋是不赞同曹魏待同姓过苛这种说法的,固然曹丕把他几个兄弟全都圈起来,待遇还不如汉末的诸侯王,可是从曹真到曹爽兄弟,那都掌握着国家大权啊难道就因为传说曹真原本姓秦。所以把他这一支都不算姓曹了?
曹休可是正经姓曹的,曹丕、曹叡父子可也待他不薄啊。
曹氏失柄,司马家上台,那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起来所酿成的必然结果,其中就包括曹爽太过肆无忌惮,跟是否封建真的毫无关联。
是勋是主张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所以这回既然曹德提出来了,他便摆正车马,反对封建“封建无益于国,反伤天子权威,必不可也!”转过头来又对曹操说:“陛下既爱子修,更毋使其封大国、掌兵柄也,且可明诏,使后世子孙优容之。不可因一人而更变制度。”
曹操一听,这话题真是越跑越远了算啦,还是我自己琢磨吧,今天找你们来实在是个错误。曹去疾、是宏辅,都是我的重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