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汉魏文魁 > 第三章、自恃其智

第三章、自恃其智(4 / 5)

这世上有两种聪明孩子,一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灵性会逐渐消散,另一种则自恃其智,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孔融就是后一类的典型,他当年若是愚笨一些,不整天拐弯抹角地讥讽曹操。哪怕是当面顶撞,曹操都未必真会杀他——说不定用来作为自己海量宽宏的参照物呢。

曾以“称象”之事而名满天下的曹冲,也是如此,聪明过头,锋芒毕露。好比说在拉拢是家人方面,正如是复所言,几乎每句话都象在试探对方的心思、倾向,时间长了。反倒引人反感。在这方面,他做得就不如三哥曹彰啦,你看曹彰见天儿找是复讲武、狩猎。只拉近感情,却基本上不提储位之争。

当然啦,若论笼络人心,曹冲、曹彰乃都不如另外两名竞争对手。如今曹子桓、曹子建身周都聚集了不少人才,也有相当数量的重臣摆明了倾向于他们,只是在是勋心中的草稿上。已经基本上把这两个人的名字给划去了。因为曹丕主要拉拢的是世家大族,以陈长文为首。这跟是勋的政治理念背道而驰——是勋倒是还没跟世家扯破脸皮,但他心中始终把大族当作自己施政的顽敌。片刻不敢大意。

至于曹植,因其文采斐然,气度雍容,颇得年轻官僚的仰慕。但这些年轻官僚仅是勋所知,并不包括是复、夏侯威等人,说白了,围在曹植身边的多为文士,他在军队里和武人中的影响力相当有限。是勋认为,国家终究还并没有统一,这时候考虑一个纯文艺范儿的帝位继承人,不老靠谱的……

然而与是复不同,他并不怎么看好曹彰,又因曹冲过于聪明而颇加防范。这几年他虽然尽量置身事外,却始终在考虑曹操继承人的问题,目前的结论,貌似最合适还是长子曹昂。

一则曹子修见为太子,为储是名正言顺,保证他的地位不变,可以最大程度地维持安定局面;二则这孩子无论在文士当中,还是在武将当中,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两条腿都站得比较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