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方面也颇有建树——然而马钧在数学史上却似乎并没有什么位置,只能算是个继承型人才罢了。
马钧研究数学,主要是为了机械制造服务的,在科技研发方面,他倒绝对是开创型的大拿,就连诸葛孔明都要瞠乎其后。所以与其把马德衡分配去度部搞财会,还不如前往工部,专业更加对口,更能发挥他的长项呢。
只是再一细想,马钧年方弱冠,就被自己科举的鱼饵给钓上来了,年纪轻轻地迈入宦途,会不会有“拔苗助长”之虞呢?对于马钧的事迹,后世史书记载得也很简略,只知道他曾经担任过博士,后为给事中,都是没有明确统属的清闲工作,这才能有大把时间去搞并非政府项目的科技研发,真要是直接扔官僚群里,会不会反倒磨平了他的棱角,浪费了他的才华呢?
必须得找一个可靠的人引领着,才能使其迈向辉煌未来啊……然而赵爽虽然对于数算有所长才,却还真未必是一个好老师……
此事暂且不提,且说明算科的考试虽然当天就判卷完毕,却还不能就此颁布结果,一来要等其它几科成绩出来,统一发布,二来你仅仅精通数学也不够啊,还有第一场经义考试的成绩需要作为参考呢。
赵爽最终还是不可能给马钧的算术卷子判个上上——一则终究不是满分儿,二则当时习惯性从上上到下下区分等级,但在各行各业中,上上都宁可空缺,绝不轻许于人——而只给了个上中。等到第一场经义考试的结果出来,马德衡拿了个下上,两个结果汇报至选部,选部再考究中正评定。最终的判定为:中上。
科举考试,不管哪一科,都以中下为及格线,达标就给予秀才的身份,可以出仕为吏。不达标就直接打回票。陈纻等人苦苦等待了整十天,才有消息传来,洛阳四门全都张贴榜文,明示科举成绩。于是众人呼朋唤友,蜂拥而往,马伯庸个子小。直接就从人缝里挤进去了,不多时便听闻他雀跃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