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病逝的,其子张泉嗣爵。不过在这条时间线上,不知道哪儿出了点儿小问题。张绣直到目前依然活蹦乱跳,跟着曹操在安邑吃闲饭。老爹不死,张泉自然无可袭爵,他倒也志不在此,干脆四处游学,以广见闻,亦广交友也。
另外两个都是济阴人,一个叫魏讽魏子京,一个叫任览任初度。符谙极言魏讽年纪虽轻,却学问精深。尤擅言辞,乃当世之俊才也。魏讽本人也以晚辈礼参见是勋。瞧他的表情,似乎很有拜在是勋门下之意。
然而是勋却不敢随便收徒,尤其他总觉得……魏讽这名字好熟啊,我在史书上曾经见到过吗?最近脑袋有点儿木,竟然想不起来啦。
酒宴便摆在正堂之中,众人分列先后,鱼贯而入。本来对于“礼仪之邦”来说,排列座次是非常有讲究的,或按年齿,或按名位,更分主宾,好在郑浑他们早就设计好了——郑浑、是勋并踞上首,主人符谙和丞相司直陈祎分列左右,再下为河南属吏、谷城长郤嘉等,最后是那些白身。是勋领来的关靖、周不疑,也自寻隙插入。
是勋注意到几名年轻士人的座位排列非常出乎意料之外。若论年齿,貌似应当以刘伟为首(除非自己瞧差了,那家伙须发蓬蓬,其实只是长得老相而已);若论名爵,首推张泉——他老爹可是破羌将军,受封宣威侯的啊,搁后世可尊称一声“小侯爷”也;然而实际上,却以那个魏讽为先,其他仨小子都心甘情愿地居于下位。
刚才介绍的时候也提到过了,魏讽是济阴人,不算清华世家——按照当时的习惯,往上推五代若出过什么显宦、名士,必然要摆出来自重身份啊——且本身亦无名爵在身,竟然能够爬到刘伟、张泉的头上去,难道确实如符谙所说,因为才学出众,始为同辈所敬吗?
他忍不住就多瞧了魏讽几眼。就见那小伙儿也就二十出头,倒是生着一副好皮囊,剑眉星目,白面微须,尽显倜傥风流之态。是勋心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