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忙着跟兄弟们勾心斗角,所以到他后期,才把文艺给荒疏了,而在这条时间线上。或许未来的成就将更在曹植之上,也未可知啊。
不过在原本的历史上,曹丕青年时代便雅好文艺,实为建安风骨之领袖,故此才能与曹操、曹植并称“三曹”,成为汉魏之际文坛的一朵奇葩。这条时间线上更不用说了,是勋还在幽州的时候,就听闻曹丕见天儿与相府文学之士诗文酬唱。在许下文名很盛。自己回来也好几个月啦,终于赶上他的文会了吗?
根据曹淼的转述,曹丕此次主要请的人。包括王粲、陈琳、阮瑀、徐幹、应玚、刘桢——所谓的“建安七子”,除了一个从荆州跑益州,目前在刘备麾下吃闲饭的孔文举外,全都邀请了。此外还有路粹、繁钦、邯郸淳、丁仪、苟纬、刘廙、仲长统等等,再多曹淼也记不住。
而且据说曹植也会过去给哥哥捧场——曹彰就算了,那孩子虽字子文。其实不文,可以说是曹操诸子中唯一没有继承老爹丝毫文学天赋的变异体……
是勋一开始不打算去的——文会这种玩意儿最麻烦了。真要当场命题赋诗、作文,以他穿越以后多年培养起来的实际才能而论。倒是也不为难,可是水平就不敢保证啦。昔日在雷泽之上,还能够蒙蒙吴质家乡的那些庸儒,可如今与会的全都是当世大家,或者即将成为大家的曹植等辈,以自己一向的文名,你就算做得跟丁仪、苟纬他们一个档次,只要比不过王粲、陈琳,那仍然丢脸啊!
可是没想到,第二天曹丕又亲自上门来请——这回没带老婆过来,多少是个遗憾。是勋就推辞说我如今政务繁冗,哪里还有什么诗兴呢?而且你也知道我这人脑子慢,憋书斋里精雕细刻的什么《别赋》啊、《为曹公讨袁绍檄》啊,等等,还算拿得出手,至于仓促间做成的《白露后良日因思兄弟而作》(何期见明月)、《持节使关中以辞至尊》(太白何苍苍)之类,却就相当的粗糙和生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