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都尉。此外,是勋还遵从自己对是仪的承诺,建言曹操,调是纡为河内郡丞。
至于诸葛亮,原本也想给他外放一任县令的,但是跟曹操提起来,曹操对他这名年轻弟子印象挺好,当即拍板:“孔明可入尚书。”是勋暗暗地瞥一眼曹操,心说你是真的看重诸葛亮吗?还是最近荀彧反对董昭赐九锡和建藩国的建议。所以你打算往尚书台里面掺沙子了?
至于拉关系、通人脉,与是勋往来频繁的主要有两拨人。一是谯沛故人,二是以郗虑为首的郑门弟子,即便说不上与每个人都关系铁磁,大家伙基本上坐在同一条船上,屁股比较贴近,相处起来还是比较融洽的——崔琰等郑门少数派除外。至于汝颍人士,倒是因为是勋加爵也纷纷上门来贺,但大多只是走一个过场而已,很少把是宏辅往他们的小圈子里领。
是勋倒是也不在意——“党内无派,千奇百怪”,而真要跟所有派别都其乐溶溶,若非庸才,必有野心,曹操才不会放过你哪!
不过年节的前几天,他却突然收到请柬,说荀文若在府上大宴宾朋,请他与会。是勋接着请柬,不禁眉头皱起,赶紧就把关靖给请来了,问他:“彼等此何意也?”关靖笑着说当然是想拉拢你啦,更想你跟曹操面前进言,否决掉董昭的建议——不必针锋相对,只要含糊应答即可,对于主公来说,说糊涂话那一点儿都为难啊。
是勋心中多少有点儿忐忑不安,但还是一口应承下来,到了日子便具服前往。进了荀府一瞧,赫,来的人还真不少,相熟的也多,除了汝颍派之外,竟然还有郗虑、崔琰等辈。
对于董昭的建议,郗虑这个马屁大王当然是要跟进的,不过按照老规矩,他先假装不同意,书信往来,跟董昭辩驳了一番,然后貌似被说服了,就此诚心附议。然而郑门其他弟子,以崔琰为首,也包括原本党同郗虑的很多人,却仍然站在董公仁的对立面上——无他也,因为这票官僚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