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开始怀疑韩耀是是勋放回来的间谍,所以才先鼓吹幽州军势大,难以应敌,以沮辽东士气,然后又献坚壁清野之策,设故步自封之计。在逄纪看来,辽东的农业本来就不够发达,又正当春季,各县存粮数额有限。是勋数万大军即便因粮于敌,甚而搜集散民之谷。也不过锦上添花罢了,不可能依靠来彻底解决资供问题。所以坚壁清野,表面上可以迟滞幽州军的进攻,其实对于辽东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
倒是公孙模提出以海船载兵,去偷袭是勋的后路,逄纪认为颇有几分胜算。可是他虽然盼着公孙家覆亡,却不便表现得太过明显,故此未加阻挠。
韩耀也没有阻拦公孙模之计,在逄元图想来,用意大概与自己相同吧——一是避免阳仪生疑,二是料想是勋早有防备。可是第一个没想到,是宏辅还真的中了计,第二个没想到,韩耀竟然反对出战。
幽州军千里而来,后路悬远,本就利于速战——是勋在抵达大辽水西岸之前,行军速度亦不为不快,逄纪是能够体味到的——而且即便没有十万大军,但谋划已久,料来所部相对精锐,正欲与辽东兵平原对决。韩耀起初的献策,还可以说为了弱化公孙家,如今形势改变,是勋期盼决战之心更为迫切,按道理说,就该怂恿辽东军撤守而进攻啊,怎么仍执著于固守襄平呢?
这人究竟是不是是勋派来的奸细啊?我怎么彻底瞧不清楚他的思路呢?
其实韩之昱根本没想那么多,他只是琢磨着,当日昌黎之败,幽州军的攻城器械非常了得,可见是君侯擅长攻城,那我就让辽东兵退回襄平,置之死地。至于决战不决战的……他脑袋里还真没有那根弦儿。
公孙模和韩耀互相诘难,公孙模是脑中有而口中无,不善言辞,韩耀是口中有而脑中无,根本缺乏清晰的思路,故此一时间竟然相持不下。公孙康和阳仪无奈之下,只得把目光投向了逄纪。
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