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贤声,这要是被下了狱,那一世之名就毁啦,我才不干呢!所以提前做出认罪的态度来,希望曹操能够从轻发落,别让我去面对校事,要是万一还逃不过牢狱之灾,我也死了算了吧!
这可真把曹昂吓得不轻,连声道:“何至于此,何至于此?!”是勋心说你也就这点儿出息,这要是换了曹操,肯定不会象你那么起急——我是怕死的,这点儿曹操很清楚——即便换了历史上的曹操正牌继承人曹丕,也肯定不是这种手足无措的熊样。
曹昂是老实人,正所谓“君子可欺之以方”,直接就掉是勋预设的陷阱里了。
曹昂最后只好说:“杨孔渠实审此案,其亦姑婿所荐也,料不会随口攀诬……”
是勋摇头苦笑道:“我知孔渠,过于子修也……”杨沛是什么玩意儿了?那就是汉末第一流的酷吏,不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他有没有担任过刺奸令史,但在这条时间线上,必须说曹操用这个人当特务头子,还是挺有眼光的。
史书上对于曹家的刺奸令史,留下来两个名字,一是温恢,二是高柔。为什么就这俩留下名字来了呢?因为他们与众不同,仍然以士大夫的心态审案,而根本找不准特务的心态。根据记载,孙礼曾为报答救母之恩,私放犯罪的友人马台,然后前去向刺奸温恢自首,温恢审问清楚案情后,认为孙礼此乃义举,于是上奏曹操,赦免其罪。至于高柔,曹操让他当刺奸就是想让他得罪人,从而找机会收拾他的(因为他是高幹的族弟),但是高柔执法公平,处置允当,终于使曹操对他刮目相看。
吴质的案子要是犯在温恢、高柔手上,那是肯定不会牵扯到自己的——不过如此一来,关靖也不会预设此计——可是犯到杨沛手上就难说了。所谓“酷吏”,有多方面的含义,一是不避权贵,二是执法如山——这是好的一面;三是用刑唯恐不严,杀人唯恐不胜,四是喜欢把小案子办成大案子——这是彻底的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