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正在东华门里头的张越少不得加快了脚步,验证了出入令牌之外就紧赶着往那边走去。果然,早有定见的他只瞧了一眼,就认出了掩在张辅亲卫之中的朱瞻基。而几乎是同一时间,朱瞻基也看见了他。
朱瞻基已经不是头一次这么急匆匆赶路了。当初彻夜疾驰赶到大宁,为祖父朱棣发丧是一次;后来父亲暴毙宫中,他从南京赶回北京即位又是第二次。相形之下,这一路有大批精锐随行保护,有名将贤臣跟随,应当是最安全的,可他的心情却和前两次没什么两样,甚至可以说更焦急。尽管杨溥他们不过是说了只言片语,呈递上来的题奏中间也多有含糊其辞,但他却从其中嗅出了某些意味。所以,他在喜峰口遇上了接驾人等之后,就不顾一切甩下了大队人马,轻车简从和英国公张辅一同赶了回来。
这会儿和张越四目交击,见张越很快就不动声色地把目光移开,他忖度片刻就朝张辅后头靠近了些。果然,张越上前向张辅行过礼之后,就字斟句酌地说:“英国公可是受皇上派遣先回来的?太后中午在仁寿宫召见过杨阁老,这会儿赶过去,太后应该还没歇午觉。”
张辅自然知道张太后突发心疾,此时听张越这么说,无疑表明太后的病已经有了起色,他自是如释重负,而朱瞻基紧绷的脸色也松弛了少许。只这会儿来不及多说什么,张越自然不会急急忙忙禀报个中详情,于是,核对了通行腰牌,张辅竟破天荒带了包括朱瞻基在内的四名亲卫匆匆入宫,其余人则是在东华门前等候,让守门的禁卫们好一阵奇怪。
皇帝既然回来了,张越也就不用担心那么多有的没的,回了兵部衙门便有条不紊地处理起了各样公事。有道是人被逼上梁山的时候就会发挥出全副能力,他如今也是一样,分心二用一面听报告一面写题奏,脑子里还时不时猜测一番宫中情形。等到陈镛说完,他也正好在纸上写下了最后一个字。
“你回头把这些天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