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从前,瞧上去甚至比从前更沉稳;而张越却看见赵羾两鬓已经完全白了,面上的皱纹亦是多了无数,瞧上去竟有一种凄苦的老相。
“三年为客寄龙沙,望断南云不见家。惟有受降城外月,照人清泪落胡笳。”
听到赵羾突然低吟了这么一首诗,张越微微一愣,正要开口询问,却只见赵羾转过了头来:“我自洪武年间出仕,至今已有三十余载,如今再没有什么上升的地步,大约离致仕之日也不远了。当初同僚一场,我对你不曾有什么照拂,如今却想求你一事。”
张越正在琢磨赵羾刚刚那首诗,听这位老尚书如此说,他便连忙拱手答道:“若是下官能做到,自当尽力。”
“元节风华正茂,日后有的是大展才干的时候。我只望你日后贵甚之时,能在有人对我落井下石之日拉上一把。赵家只我一人出仕,其余大多都是依附门下,我在一日还能照拂他们一日,若不在位,则赵氏恐怕就此蹉跎了。”
见张越似有疑问,他又苦笑道,“我知道元节你想说些什么,但凡家里有一个成器的,我也不会厚颜向别人交托此事。少时以为心怀天下便是大志,如今身已老朽才明白,若是顾国忘家,纵使一身清名,也会毁在后人手中。元节你还年轻,我和你说这些,不过是希望你能引以为戒。如今我在南京虽算不得多有权势,但你若是有什么为难之处,尽管来找我就是。”
官场上老少提携照拂本就是常事,因赵羾所求并非难为,张越略一思忖就答应了。只赵羾的顾国忘家之感却让他深受触动,他设法劝了杨士奇把儿子接到身边,可不就是为了让这一位不至于抱憾辞世?他虽然也还年轻,可赵羾所说确实是至理,他却不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