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竟是出了神。好一会儿,他才摆脱了这种担心儿女的父亲心态,轻轻咳嗽了一声。
“刚刚士奇兄过来,恰好说起了世节的事,礼部尚书吕震指名要调他过去。这原本只是寻常的迁调,不过……”
沉吟良久,见张越露出了极其关注的表情,杜桢就索性直截了当地说:“世节在武库司这些年也没有白呆,就在昨天,他刚刚往上献了天下卫所历年武备消耗的图表,也不知道他花了多少功夫。兵部尚书赵羾,还有尚书李庆对此都赞赏有加,吕震说手底下缺人,便向他们开了口,还说能让世节升上一级。吕震为人独断,世节不像你,我担心他那性子会吃亏。”
听说好端端的万世节会从兵部转礼部,张越也是吃惊得很。只不过,他更知道万世节表面大大咧咧,其实却极其仔细,他便寻思回头留心一些也就罢了。然而,杜桢接下来说的一句话却让他为之精神一振。
“之前瓦剌的事情还没定就流言纷纷,皇上恼怒得很。我看皇上的意思,对瓦剌也颇有提防之心,未必会准脱欢的陈情。而且,就算真要派人,有流言在先,恐怕也不会派你去了。皇上昨天当着几位尚书的面说,磨炼太多就是折腾,让他们不要星星念念只惦记你。”
有了皇帝这么一句话,张越总算是心头大定。然而,那天去见张超时遇到的一系列事情他却始终耿耿于怀,只杜桢这些天忙于小五的婚事,他一直没找到机会与其商量,这会儿就仔仔细细陈述了一遍。末了,他郑重其事地说:“流言绝非是空穴来风,总是有起头的人,民间才这么惧怕再次打仗,惧怕再次征发民夫。而革除军官的事则必定是朝中有人泄露了风声,更有人暗中添油加醋,才会让那些军官心怀恨意。先生,我觉得这势头很不好。”
听着听着,杜桢便渐渐眉头紧锁。他已不是昔日高中进士的毛头小子,也不是在翰林院专心诗词文章的文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身在其位必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