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贤的那份奏折朱瞻基看过,也不知道经过哪位妙笔生花地手,写的是花团锦簇,仿佛字字句句都是为国为民,那一万斤盐就能拯救山东万民于水火之中似的;而孙亮甘那份奏折则是从头到尾都流露着一种激愤。言下之意就是寿光王十恶不赦汉王居心叵测,朝廷该当体恤民心民力,大有挑唆皇帝大义灭亲的意思。
偏张越这儿也提到了相同的事,却只是一笔带过,而是在那儿剖析开中盐法好坏利弊,那一条条写得极其清楚详尽,又提出了改良之法。这本来就已经够了,恰是一篇天大的好文章。可偏偏末了又提到山东先修会通河,又供北京修宫城的木石,百姓苦于徭役云云,看得他都是脸色大变。
“这小子……过犹不及他难道不懂么!”
朱瞻基在那儿直跺脚的时候,看到张越奏折誊本地杜桢也在那儿直叹气。
他游历天下十年。呆的时间最长的乃是河南,但其次就是山东,所以布政司一众官员都欺他是初来乍到,他也只是一笑置之。虽说他上任之后仿佛事事唯左布政使张海马首是瞻。但先是汉王遇刺,然后是山东大雪,紧跟着又是一场盐务大案,张海差点撂了挑子,都是他撑着。这会儿老宋礼正在带人清查山东上下的案子,张越却忽然上了一份这样的折子!
时机很对,意见很好,措辞用句都没错。不枉他教了那么多年,但后头何必画蛇添足多加那一条?这会通河乃是为了沟通漕运修的,这北京城乃是为了迁都建的,这不是存心自己给自己找错处么?就当他再一次摇头的时候,后头却响起了一个声音。
“老爷,你这摇头叹气地是什么道理?元节还小,就算上了个条陈不好,你也不用这般挑骨头吧?”裘氏却是听鸣镝捎话说杜桢不高兴。于是方才急急忙忙赶了来。见杜桢回头。她又嗔道,“说起来。就算你和我一样瞧着元节不错,却也不必巴巴地将绾儿送了过去。你对我说什么以防不测,可我看他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