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说明一些情况……双方合作,共同来制定一个制度,维护双方利益,同时又能达到目的,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曹朋倒是有心想参与其中,但再一想,他虽然知道这九品中正制的概念,却说不明白其中的内容。再者,又不懂得汉代律法,倒不如让那些专业人士来做,他最好还是袖手旁观。
寒士和高门之间的矛盾,还有一个解决之道,便是科举!
但曹朋却很清楚,而今的社会形态,科举的条件,并不成熟……读书人,始终只是一小部分,完全无法达到科举的条件。最好的办法,便是增加书院的建设,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潜移默化,慢慢培养条件成熟。
不过这需要一个过程,非一时可竟全功。
浮戏山书院,是曹朋的一个尝试。
接下来,他还会在河西,在南阳,在徐州逐一推行,慢慢的创造科举环境。
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三十年,乃至更久。
只要持续下去,总有一曰,可以达到最终的目的。
郭嘉等人和曹朋,又说了很久,直至天将夜时,方才告辞离去。
临行时,郭嘉故意落后了几步,拉着曹朋的手,低声道:“阿福,我有一事相求。”
“什么?”
“小奕学业已成,自浮戏山书院而出,如今在家中,尚无安排。
文若说,可以让他去尚书府做事,大王也说,可以至十三曹历练。只是我觉得,太早接触中枢,与小奕并无好处。他没有半点阅历,冒然加入中枢,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我想让他到你门下历练,不知可否?”
郭嘉说的是他那宝贝儿子郭奕!
历史上,郭嘉只有一个儿子,便是郭奕。
不过而今,随着他身体的好转,又有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男的名叫郭召,女儿名叫郭襄。至于郭襄这个名字,还是曹朋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