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已经完全被吸引进故事里面了,何向东说的故事又好笑又很有吸引力,观众在捧腹之时都不忘竖起耳朵,生怕漏掉一个字儿。
而在坐的评书界同行却全都听呆住了,因为何向东说的这个故事是全新的济公传。
以往的济公传都是在说神怪斗法的,倒是也有说书先生说短打公案的,但是很少,像何向东这样把袍带书和济公传结合在一起的,就更少了,几乎没有啊。
这种类型都没有,就更不要说何向东嘴里说的这个故事了,这书目是谁写出来的?张阔如吗?
评书门内所有人心中都浮现出了这个疑问,张阔如是出了名的擅长说袍带书,想来也肯定是他把济公传和袍带书结合了,才有了何向东今天说的东西,不然单凭何向东这么一个毛头小子哪里来的这样的书啊?
就是连古老师也是这么想的。
白阔山老爷子也仅仅只是有点疑惑而已,并没有多想。
现场也就是袁老把眉头皱起来了,他和张阔如是亲师兄弟,两人一块拜师学艺,一块长大成人,他对张阔如太熟悉了,不管是生活人品,还是艺术风格。
台上这小伙子说的评书完全不是张阔如的风格,这书目肯定也不是张阔如写的,要是老张写的,自己不可能认不出来。
“可是这到底是谁写的?总不会是这孩子吧?应该不会吧。”袁老摇摇头,弄不清楚。
何向东在台上说的书却是渐入佳境了,情节越发曲折精彩了,济公随着军队背上,和对方妖怪国师展开多次斗法,**迭起,精彩连连。
而军队的大规模冲突也开始了,何向东作为张氏评书传人的功夫也完全展现出来了,可算是让现场观众好好体会了一把张氏评书的风采,一幕幕气势恢宏的大型战争场面宛如真实地放在了观众面前,现场观众都热血沸腾了。
同行们在何向东身上恍惚间见到了金口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