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录一边播,在后世被大众熟知的《武坠子》《口吐莲花》等传统节目在当时可真正是新鲜玩意儿啊,这其实是一件挺可悲的事情。
第一卷的录制所用的演员基本上都是天津人,天津的老艺人,有人曾经笑谈85年评选的相声十大笑星没一个是天津人,天津相声窝子这个名号已经是名不副实了。
可是这一次却狠狠打了那些人的脸,那些老先生老艺人齐齐出山,脱掉了汗衫、大裤衩,换上了传统大褂。扔掉了蒲扇,换上了折扇。丢掉了拖鞋,换上了布鞋,着实让人见识了一把什么叫做相声发祥地的底蕴。
这些老艺人的艺术水平自然不必说,传统段子也早就烂熟于心。节目在电视台一播出,立刻在天津引起巨大反响。
那些早就习惯了晚会相声的观众这回是真正见识了一把什么才是真正的相声,什么叫垫话,什么叫开门包袱,怎么入活儿,怎么甩底,怎么现挂,什么是返场,什么叫做铺平垫稳三翻四抖,什么才是真正的说学逗唱……
这才是相声真正的魅力。
可惜啊,好景不长,节目播出没有多久。就受到了北京城某些曲艺界高层人士指名道姓严厉批评天津复演传统相声,说这是倒退,说这些破落玩意是对大众精神的污染,不允许这种东西再出现在舞台上。
录制也由此一度被迫中断。
后来摄制组出台紧急措施,把一批争议性较大的传统相声剔除出去,只演出一些无关痛痒的节目,另外还召集了专家学者,还有各大媒体,广大群众一起讨论传统相声,最后大家都认为这是对旧社会人情风貌市井文化的一种展现,应当继续录制,算是勉强用舆论的力量顶住压力了吧。
后来为避免麻烦,再播出的时候片头的集锦也出现了,“糟粕和精华并存”,“展现相声技巧”等说明性文字。由此,第一卷集锦得以录制完成,第二卷将在97年开始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