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吓出来,而对于中南半岛上被东吁王朝侵略逼迫的国家和土司来说,一定大涨士气,大振威风。
秦林听了三位使者的话,这才对明代中国建立的朝贡体系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前吧,总觉得藩属国家弄点貂皮啊大象之类的土特产来,朝廷就给回赐大批金银、瓷器、丝绸,好像得不偿失,包括郑和下西洋也是,经济回报很少甚至干脆就是倒贴,感觉太不划算。
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大明朝作为宗主国在经济上体现出相当的厚道,不以赚钱为目的,和之后来到南洋的西方殖民者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给予了藩属国相当的凝聚力;而在军事和政治上,以中央天朝为核心朝贡体系其实是相当强有力的,安南、朝鲜、琉球等藩属国家如果发生了篡位谋逆的事情,大明朝立刻就要从政治和军事上施加强大的压力,毫不客气的“粗暴干涉别国内政”,哦不,在这个时代应该说是“维护君臣纲纪、法统道义”。
要是藩属国家之间发生了冲突,大明也要以宗主国的身份予以调停,藩属国家受到别国的攻击,大明会出兵保护。
并且明朝以宗主国身份,可以任意征调藩属国的军队、物资为自己的战略服务,比如永乐年间竟然把宣慰司设到了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南洋旧港,那里是后世的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
嘉靖年间毛伯温征安南,也是传檄云南广西各土司、暹罗占腊老挝等属国,征调各国各土司十余路总计数十万军队,对安南形成大军压境的高压态势,于是安南莫登庸不战而降。
如果说中华是泱泱天朝,藩属国家就实在是蕞尔小国了,单凭天朝本身的力量就对其中任何一国形成压倒姓优势,何况明朝不出兵则已,出兵必传檄各国各土司,大军云集之后分路进剿,反叛的势力便万难抵挡,识趣的赶紧投降,不识时务的就难逃败亡。
久而久之,大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天朝威风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