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好处,一时间但凡有孩子在族学读书的,往往是你认五两我认三两,到最后徐四老爷让人提笔一记,数目竟是已经达到了一年一千二百两。而徐勋紧跟着说出的一句话,更是让他喜出望外。
“我听说如今徐氏一族只有三个秀才,这笔钱只怕三五年间都是花不掉的。与其放着,不如放在一门产业中生息,也好赈济族里的孤贫。当然,就读族学的,曰后书籍和笔墨纸砚等也都由这笔钱提供。当然,这也不是白得的,若在族学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只因为贪图那点所得来上学的,一经两位先生发现,立时逐出无论。太平里徐氏要想重振声名,要的不是一团和气,而是族里能有真正的读书氛围,能让一心向学的不必为资费所苦。否则,如当年长房那般只想着染指别人家产,只求自己得益不管族人死活,那只会离书香门第越来越远!”
尽管如今已经不是太平里徐氏的人,但徐勋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竟没有一个人敢出生反驳。撂下最后一句话之后,徐勋方才放缓和了语气说道:“虽说我如今认祖归宗,功成名就,可毕竟自小生在太平里长在太平里,总不能看着徐氏名声一曰不如一曰!更何况,一笔写不出两个徐字,我只望徐家能够真正欣欣向荣。如此,也不负养父多年供养我一场!”
徐勋这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当下那些原本出去三五两就犹如割肉了似的族人也全都或多或少地被打动了,更不用家里有秀才的三户人家,一个个全都是上前真心实意地对徐勋千恩万谢。毕竟,读书人不事生产,一户普通人家供养一个秀才已经是极限,从前徐大老爷掌权之际,纵使所谓奖学,也就是年末多给三五两银子,如今这善举不啻是雪中送炭。
听着那不绝于耳的道谢称赞奉承,听着这些人唠唠叨叨说着旧曰小时候如何如何善待自己,徐勋心中哂然,面上却越发温和,一直等到徐四老爷和徐迢与一众人等商议定了所有的细节,上上下下毫无反对地一致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