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上的问题了。
任何一个到海外特别是离开英语五基友区拍摄的好莱坞剧组,都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
比如杜克的剧组,在来到阿联酋之前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单单就器材方面来说,除了“死星”和“千年隼”两台imax摄像机,杜克还专门让imax公司提供了备用摄像机,过往他不是没有损毁imax摄像机的纪录,迄今已经有两台imax摄像机在他的拍摄过程中报废了。
还有充足的胶片、电池、存储卡和各种连线,谁也无法预料拍摄中会有什么物品损毁。
仅仅是运送备用物品,剧组就雇佣了一艘大型货机,这还是剧组提前数次来到阿布扎比的沙漠中考察,为器材清单“减肥”的结果。
在运过来前,杜克就让人将所有器材全部测试一遍,确保万无一失,在国外语言不通的情况下,这种专业性维修店非常难找;他让器材提前起运,在剧组前一天就抵达阿联酋,避免浪费在国外拍摄地的时间,器材早点到,就可以越早的进入拍摄阶段。
同时,还准备了大量器材插电的转接头——欧盟,英国,美国,东南亚,日韩的插头都不一样——购买了一批当地的电话号码。
另外,在海外拍摄最重要的就是拍摄许可了。
在当地,申请到越多的拍摄许可证越好,与当地的电影局联系,尽管当地人可能允许剧组在没有任何许可证的情况下随意拍摄,但当地政府可能就不这么想了。
还要找一个当地的制片人,他会争取到拍摄地点内所有可能被拍摄到的人的签名,并且熟悉当地电影拍摄法律条款,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
人们是如何向对方打招呼的?哪些动作和话语是不礼貌的?当地交通规则是什么?
这些看似不重要,实则都会影响到剧组的运转和拍摄效率。
而且聘请当地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