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完全被忽视,华纳兄弟坚持影片按期上映。
实际上,预告片也在北美引起了一部分争议。
除了mpaa的分级制度,好莱坞电影业对于情节的设定主要依靠自律,但若电影情节中含有对现实中的人或实体的攻讦、影射,就可能遭到对方的法律诉讼,而情节中如果有对某国现任领导人指名道姓的影射,如刺杀等设计,则可能被认为带有恐怖主义倾向。
正因如此,好莱坞电影中尽管连本国总统也敢“刺杀”,但通常这些被“刺杀”的目标都是虚拟人物。
基于此,《采访》中对刺杀对象的指名道姓,在遭到当事人公开表示不满后仍执意排期上档,都不免让人觉得是种“双重标准”北韩如今是联合国正式会员国,金三胖是其法定领导人,对其进行“影射人身攻击”被许可,显然奉行了另一种标准。
特别是,现在和未来朝鲜都很难为好莱坞娱乐片提供任何票房收益,这也让这种“双重标准”执行得更理直气壮:当年卓别林拍《大独裁者》曾被迫更改片名,而米高梅的《赤色黎明》1984年首拍“反派”是苏联,2011年重拍后上映前匆匆改成北韩,重要考量之一就是不想因这些“小事”得罪当事国的影迷,影响票房,而这种担心在北韩身上几乎不存在。
比如,如今谁敢想任何好莱坞片商敢拿大洋对岸的领导人指名道姓的开玩笑么?(未完待续。)
ps:求月票和推荐票!手机用户请访问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