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这80元一般是这么分配的,百分之五作为电影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百分之三点三作为税。
除去这些,剩下来的73.36元,则由片方与院线按照43:57的比例分账。也就是说一张80元的电影票,出品方+发行方可以拿31.54元,院线可以拿41.82元。
当然,这只是一个笼统的基础体系,并不是每一部电影都会完全遵循。
由此可见,一部电影的票房,除去必须上交给国家的部分,剩下来的就是片方和院线分账。虽然有约定好的分账比例,但逃不过一个利字,有时院线为了更多的获利,便有了偷票房之举。
这也是偷票房产生的原因之一。
比如一部10亿票房的电影,出品方+发行方应得的分账是近4亿元,这时候如果影院通过一系列手段,将实际票房降低到8亿,那这被雪藏的部分,就由影院独享,而无须和片方分账了。
这意味着,电影片方可能损失了应有的利益,用简单的一句话来阐述偷票房——影院用非正常手段,偷取了片方应得的分账。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影院可以用上多种手段。
比如手写票、无票入场、废票入场,就是影院雪藏票房的诸多手段中,最初级的几种。
当然不排除影院的出票系统发生bug,无法正常出票,所以临时采用手写票。但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微乎其微,如果某影院大量出现手写票和无票入场的情况,便基本可以断定偷票房无疑。
遭遇了手写票时,可以要求影院必须出机打票,但是不是这样,就避免了偷票房的行为了呢?当然不是。
像手写票之类的,都是偷票房手段中最初级的一种,现在发行方多采取监察手段,手写票这种手段容易被发现,更高级一些的手段流行开来——结构票。
什么是结构票呢?
举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