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六十年代生人为主,这些在特殊年代成长起来的人,对于神剧往往有着不小的热情,这也就造成了市场的刚需。
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就注定神剧有生存的空间,特别是对电视台和制作公司而言,神剧风险小、收益大。
首先,神剧是政治绝对正确的电视剧,且有大量的“刚需”——各种纪念日必须播放;其次,神剧类型化清晰,有着像大龄观众这样一批忠实的目标收视用户;与其他剧目相比,神剧不需要明星,投资相对较小,且重播率高,收益高。同时,又红又专又有地方特色的神剧常常会得到政府支援,财政补贴相当可观。
虽然前世没有真正混出名堂来,但杜克曾经的转折点,就来自神剧剧组,烟火师是神剧必备的职位,而大量神剧剧组的存在,也为新人提供了冒头的机会。
或许幕后的部门不太起眼,但从神剧的演员成员上,不难理解这种剧目为幕前幕后的演职人员们创造的机会。
神剧是对演职人员特别是演员要求很低的剧种——不漂亮、不高挑、气质土,可能其他剧种都演不了,但一般来说演神剧还是没有问题的。
实际上,很多看上去非常光鲜的二三线偶像艺人,也许还没有几乎都没怎么听过名字的神剧演员赚得多。
曾经杜克就听某些制片人提过,某些二三线艺人,专演偶像剧和生活剧,可能还需要家里四处打点,并且提供生活费;而神剧的演员们,只要够努力,往往有接不完的戏,能赚到大笔的收入。
夸张点来说,在机会远比能力重要的影视行业,神剧的演职人员可能是相对比较接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那一类。
某种类型的电影和电视剧的流行,往往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不可能只简单的将问题归纳到任何一个人或者单位的头上。
就像是美国队长痛扁希特勒和昆汀?塔斯蒂诺将纳粹高层一锅烩那样,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