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醉枕香江 > 第11章 电影杀青

第11章 电影杀青(2 / 4)

,电影就杀青了。

这部电影的投资方王京找的是嘉禾,而他老爹王天霖一直都是邵氏的得力干将。倒不是说王京是反骨仔,存心要和自己老爸过不去,而是从去年(1982年)开始,香港电影业就出现了奇怪的一幕:争斗十几年的邵氏和嘉禾突然联手合作,两大公司轮流供片,在旗下的电影院双线联映。

从80年代开始,院线制度就成为了香港电影业的经济支柱,除了邵氏、嘉禾可以自产自销,其他读力制片公司只能被邵氏和嘉禾两家院线“招安”,依靠他们提供的资金拍摄电影。要知道,如果没有院线支持,排定最佳上映档期,再好的影片也难卖座。

原本香港电影市场一直维持着邵氏与嘉禾双雄争霸的局面,谁曾想半路杀出一个新艺城,1982年春节以一部《最佳拍档》狂卖2600万港币,突破香港最高票房记录,随后推出的多部电影同样票房大卖,其声势俨然已经和邵氏、嘉禾呈三足鼎立。

无论是邵毅夫还是邹闻怀心里都很清楚,他们真正的对手不是新艺城,而是在背后支持新艺城的金公主院线,所谓邵氏、嘉禾和新艺城三足鼎立只是表面,实则是金公主、嘉禾、邵氏三大院线在暗角力。

“双线联映”就是邵氏和嘉禾联手打压金公主的具体措施,曾经的“敌人”暂时变成了“朋友”,所以王京这时候为嘉禾拍片,没有人会说他的不是。

抛开自己老爸和邵氏的关系,其实王京更愿意和嘉禾合作,这与邵氏历来奉行的大片场制度有关。邵氏不仅要求演员和导演与公司签一年到数年的“包身约”,期间不能到外面接戏,而且对导演的工资水平还有限制,创作及拍摄权亦主要集在少数高层手。

而嘉禾则实行的是读力制片制度,将与导演、演员的雇佣关系改成合作关系,电影利润也拿出来分账,更有甚者,嘉禾还建立了卫星公司包拍的外判制,资助有票房保证的电影人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