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考虑一下,道:“祖宗以小户女尚宗室。实则是担心外戚擅权。”
这就是传统的负重,两汉的外戚擅权实在给后人留下了深的印象。
“这点上儿倒是不担心。如今实在没有外戚擅权的土壤了。”朱慈烺笑道。
两汉外戚的擅权与当时的官僚制和社会制有关。
外戚一朝登天,动辄成为公九卿乃至于宰相,于是大肆提拔门人,使得朝中尽是私人。这是官僚体制的不成熟。
在地方上,外戚大量吞并土地,占据人口,成为豪强,甚至有了对抗朝廷大军的底气。这是社会生产关系单一。
当历史车轮滚到大明这个段。官僚制格外发达,别说外戚,就是相权超过唐宋宰相的辅,谁能做到满朝私门?而且日后官僚由公务员晋升,公务员出自各大校,科举官难得实权,权责分明,脉络清晰。就连权相的土壤都被削弱了,何况外戚?
至于占据社会经济影响力。日后也不是买几块地那么简单的事了。随着社会产业分工的细化,基础行业被朝廷、皇家控制,其他的利润产业也会在势家之间瓜分。没有任何根底的外戚不可能挤进既得利益集团,最多只是吃些边角料,想改换门庭却没那么容易。
这也是朱慈烺选择勋贵联姻的原因,每一次联姻都应该是皇家的壮大。而不是削弱皇家的力量。
“你可有什么人选么?”崇祯问道。从坤兴选驸马的事上来看,儿在识人方面还是很不错的。
“萧陌有个女儿,如今已经十五了,却是可以考虑许配给定王。”朱慈烺道。
崇祯知道萧陌,但是因为他手下的将校过于跋扈而不很高兴。
“还有么?”崇祯问道。
“还有的话……”朱慈烺想了想。“前总督卢象升的侄女,江西参政卢象观的女儿,年龄也还合适。而且江南卢氏也是地方大族,世代书香,女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