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金鳞开 > 四一九 轻裘缓辔踏地来(五)

四一九 轻裘缓辔踏地来(五)(2 / 5)

,与汉军里应外合。击破匈奴。可惜汉武帝不知道李陵的抱负,夷其三族,致使其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

这段历史在后世史家眼里。多是同情李陵而埋怨汉武帝操之过急。当然,这不排除司马迁在其中的影响。因为司马迁正是为好友李陵说话而受的宫刑。

崇祯在碰到这种事之前,也觉得李陵十分可惜,谁知道他是否会成为第二个霍去病?然而一旦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崇祯就能理解汉武帝的“操之过急”了。

忍辱负重,徐图反复的话谁都能说,如何分辨是忠心耿耿还是骑墙投机?

譬如这吴三桂,皇太子应该是十分器重他的。非但在国破时不忘给他一个广宁王的爵位,硬担下了“滥赏名爵”的非议,而且现在还将吴三桂比作李陵。

但别人都说吴氏父子是真心投靠东虏呀!

如果最后、证实吴三桂果然是汉奸,那皇太子岂不是大受打击?岂不是要成为天下笑柄?岂不是就跟当年自己设坛亲祭洪承畴一样?

崇祯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重蹈覆辙。成为百世笑柄,所以他去信朱慈烺加以告诫,甚至不惜拿自己做反面教材。这封家书也没有以明旨的形式下发,一切都如一位慈爱的父亲,只派了宫中的亲近太监送去。

朱慈烺拿到信后。甚至有些感动。不过面对唾手可得的西安城,以及五六万的生力军,同时也要承担吴三桂反复的风险——这个风险十分小,尤其是吴襄还在济南。按照朱慈烺的逻辑,当然是选择接纳吴三桂。无论有多大的反对声音,难道比得上将士的性命?

更何况《皇明通报》和都察院的文管司是干嘛的?正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而诞生的舆论武器!

民间的喧哗,难道能够战胜国家喉舌?能够战胜国家掌控喉舌的铁腕?

崇祯到了十月份,终于拿到了皇太子的回信,以及光复天津的捷报。

之所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