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纲严肃地道:“纪纲接到的命令是,如果国公不肯投靠,仍旧全力帮国公解困,至于有没有其它的打算,纪纲确实不知。不过,在纪纲想来,哪怕不是为了国公,他也有理由这么做。”
这倒是公允之论,夏浔不禁点了点头。
纪纲便望着夏浔,殷切地道:“那么,国公可以给卑职一个明确的答复了么?”
夏浔道:“小智者借物,中智者借钱,大智者借人,你看我像不像个蠢人呢?”
纪纲哈哈大笑,弃子而起,向夏浔长长一揖这时,一个狱卒匆匆推门进来,急道:“大人,南镇刘大人,执意要进诏狱,小人阻挡不住……”
纪纲一怔,说道:“玉珏,他不是去南郊匠作营了么,已经回京了?”
说未说完,那狱卒已被人一把推开,刘玉珏急匆匆闯了进来,说道:“纪兄,辅国公他怎么样……”
一语未了,瞧见夏浔端然而坐,刘玉珏顿时如释重负:“国公无恙,我就放心了!”
※※※※※※※※※※※※※※※※※※※※※※※※※※※帝后苑的戏台上,正常演着一出戏。
朱棣是个戏迷,尤其喜欢神神怪怪的剧目。今天的这出戏演的虽然不是神怪,却也很有意思,这出戏叫《陈州粜米》,是一出元朝时候的杂剧。讲的是大宋年间,陈州大旱三年,颗粒不收,人民饥至相食。朝廷派刘得中,杨金吾前去救灾。他们不仅私自抬高米价,大秤收银、小斗售米,大肆搜刮百姓。而且还用敕赐紫金锤打死同他们辨理的农民张古。张子小古上告到开封府。包拯微服暗访,查明事实真相,为受害者雪冤的故事。
那时戏曲舞台上的包公还不像后代已经被定了形,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一张黑脸,额头一抹月牙儿,三岁小孩都认得出来。那时戏台上的包公还是一个普通的白面书生,姓格上也不是那种火烧眉毛也沉稳如山的人,戏中的他非常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