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整天优哉游哉,仿佛无所事事似的,有眼力的官员,从这一件事就能察觉夏浔在朝廷中的影响以及他可以动用的力量。
能够同时得到建文旧臣和北平系功臣的认可,同时得到在朝的阁老、尚书、将军们和在野的宗室、皇亲、勋臣们认可的人,除了夏浔,眼下还真没有第二个人办得到。
仪仗走向驯象门的时候,夏浔看到大批的男女身着罪囚的衣裳,正被押着缓缓走过街头,这些都是准备发赴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这婢以及做习匠,或者发配到功臣家为奴的犯官家眷。
夏浔见了,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对这些人的结局,夏浔也只能报以一声叹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很多事,不是别人能够左右的。就算是似乎无所不能的皇帝,也有无可奈何的时候,何况是他们。
夏浔的努力其实并没有白费,他成功地说服了一些“歼佞榜”上的大臣,比如户部尚书王钝、工部尚书郑赐、工部侍郎黄福、御史尹昌隆、吏部尚书张沈、吏部侍郎毛泰亨,在他的劝说之下,都先后认罪,这些人不但被永乐皇帝释放了,其中大部分还官复旧职。
这些人并没有来,他们现在的身份还很敏感,需要一个稳定期,这时候不宜抛头露面,夏浔对他们的苦衷心知肚明。不过这些人都是经他手释放的,这份人情,那些官员们欠着他的。
其实练子宁和卓敬是夏浔最想说服的人,真要论起来,他们的才干和能力或许并不比这些肯服软的尚书、侍郎、御使大人们更强,但是因为他们的不屈,在本来的历史上,他们很有名气,所以夏浔对他们很有好感。
可惜,人心人姓这东西,是很难被人改变的,虽然夏浔通过技巧地说服,进行了打压、分化,练子宁、卓敬等一批官员仍不为所动。
他把这些人一个个请出来,耐心地进行劝说,还用管仲改事桓公、魏征改事李世民的故事进行劝导,劝他们莫要辜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