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年幼好学,勤奋上进,于嘉定十五年(公元1222年)贡入太学,而此时他也迎来了尚且短暂人生中最荣光的事情,当时的太子赵昀,也就是后来的宋理宗喜爱江万里才学,将他的名字书写于自己的砚台上,从而确保自己不会忘记。
而江万里也不负信任,在四年后登进士第,其策论之中对于郭子仪在国家危难关头力挽狂澜之胆识和爱国情操极为仰慕,被主考官给予“高古文也”的极高评语。
组建书院
嘉熙四年(公元1241年),在宦海之中渡过平淡十年的江万里,迎来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节点,就在前一年,江万里以资质知吉州军,成为一方太守,而意识到江南西路(宋行政单位,相当于今江西省)此地多才子栋梁,而且自己又是江南西路本地人,当服务桑梓,所以江万里于吉州军庐陵县赣江河心的白鹭洲上建立了白鹭书院,并且自为山长。
或许在数百年后的现代,白鹭书院相比于岳麓书院等等大名鼎鼎的书院,已经很少为人所知,但是在当时,白鹭洲书院的成立为吉州军甚至是江南西路的莘莘学子们带来了希望,而宋理宗,也是当时在砚台上写下江万里名字的太子,为这座书院亲自题写了匾额,由此也可以看出这座书院在当时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如果说在当时,这座刚刚组建的书院还只是因为皇帝的青睐而名声斐然的话,在之后的几百年科举时代中,白鹭书院为各个朝代培养了十七名状元和两千七百名进士,占据此后七百年科举考试中所有进士的一半。而更应当为人瞩目的是,这十七名状元之首,便是名垂青史的文天祥。而辛(弃疾)派三刘之一的刘辰翁和最终在崖山赴国难的礼部尚书邓光荐,也是文天祥的同窗师兄弟。
浮沉宦海
因为白鹭洲书院以及后来陆续组建的另外两所书院而声名大噪的江万里,很快便青云平步,也终于得到了宋理宗的信任和任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