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够汇聚起来,八剌照样拥有对那木罕甚至整个忽必烈部西线兵马的兵力优势。毕竟忽必烈部还要戒备南面摩拳擦掌的大明,所以在西线根本不可能投入更多兵力了,除了那木罕手下这一支力量之外,其余多数都是老弱病残,茫茫草原上无险可守,面对八剌部的精锐前锋和左右两翼,就只有被彻底击溃这一种可能。
红柳河一战,那木罕取得了战术上的绝对成功,一战消灭了八剌的中军主力,而自己的损失并不算大。但是在战略上,实际上她让自己彻底陷入了被动,看似损失巨大的八剌部,因为不得已的收拢军队行为,并没有使得自己面对那木罕部时候的优势受到多少损失。
更主要的是那木罕此战等于将自己的主力全部暴露出来,而八剌看到那木罕这么多兵马,自然也就明白蒙古忽必烈部所能够拿出来的军队都在这里了,所以只要自己一路向东的话,忽必烈将拿不出来其余的力量抵挡自己,除非那木罕将骑兵全都抽调出来全力追击。
但是红柳河一战,那木罕手下的骑兵损失也不少,所以数量同样不足,单单凭借骑兵正面对决,那木罕根本不是八剌的对手。毕竟在茫茫草原上,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地势可以凭借,双方骑兵厮杀往往凭借的就是骑兵的数量和勇气。
在勇气上,有八剌身先士卒率领的察合台汗国骑兵,自然不会惧怕那木罕。尤其是现在的忽必烈部骑兵实际上在经过几次大战之后,一直在用色目人来补充骑兵,这也导致蒙古骑兵在战力和斗志上实际上和之前襄阳之战中的蒙古本部骑兵有很大的差距。
毕竟当初的蒙古本部骑兵险些将叶应武麾下围困在虎头山置于死地,而现在的蒙古骑兵两次和左厢演变来的神策军交手,都铩羽而归,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已经越来越明显。
尤其是对于八剌部来说,本来其骑兵主要就是由色目人组成,在战力上和蒙古本部骑兵有很大差距,这也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