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刻不容缓。而且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各军兵力不整、混乱的现状。
按照颁布天下的旨意,军队改革的核心,就在于编制的规范化和对于人数固定化。
前线主力战军,以天武军为例,保留天武军军号不变,下面左右前后四个厢缩编成两支队伍,取军旅之“军”字,分别命名为第一军和第二军,每一军统领人数两万人,统帅命名为“军长”,而每一军又下设两支队伍各一万人,取“雄师”之“师”字,命名为第一师和第二师,统帅命名为“师长”。每一师下设两支队伍各五千人,取“劲旅”之“旅”字,命名为第一旅和第二旅,统帅命名为“旅长”。自旅长以降,还有两千人之“指挥”、百人之“都”、十人之“十将”,全部沿用旧制。而原天武军这等主力战军,人数都在五到六万人,全部从后方厢军、乡兵并征发之壮丁中补齐,另外除第一军和第二军之外的原中军人马,另外编制一个师,作为节制天武军之“天武将军”的亲卫军,负责保卫主力战军之统帅核心。
一个主力战军之统帅在“将军”二字之前冠以军号,表明身份,也使得将军不再是一个笼统的代称和虚衔。而都虞候原本就和低等级的虞侯名字上有冲突,重新命名为“督导”,同样冠以军号,如“天武督导”。其主要职责也从之前的指挥使副手,变成负责属下军队的思想宣传教育工作,同时节制将军之行为,和将军互为敌体,大事临头同时决断。
可以说这样的改革方式一出,自然是引起一片哗然。因为这等于颠覆了人们平时对于主力战军、对于都指挥使、对于都虞候甚至对于屯驻大兵等延承唐制几百年的职务和词汇的认识,当即很多大儒和养老归乡的前朝将领,就纷纷以私人的名义去信兵部、翰林院等处,表示抗议。
毕竟这么直接的将祖制全部推翻,对于他们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
只不过朝廷对此却是没有任何的反应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