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觉得此事还需再考虑一番。豫州是大州,地域广阔,耕地众多,百姓不少,兵力很充沛,又有几年经营,此时虽樊将军攻伐魏军数月,致使魏军疲乏,可根基还在,没有完全瓦解,此时出兵,只怕会让我军多有折损……”张攸之组织了一下语言,说着。
张攸之隐隐猜到了主公心急的原因,这必和胡入入侵脱不了干系!
只不过作为常常随军的文臣,他还是要将自己考虑到的都说出来。
至于决断,是主公的事。
“恩。”看了一眼张攸之,王弘毅点了点头:“张卿说的不假,豫州还有些根基,但我们要看清楚,魏王许文会本是白身,威望不足,只要一次决战胜利,就可将其击溃,断没有拖延的道理。”
正式立国久了,虽有失败但无损抵抗,可是许文会白手起家,威望和凝聚力不足,按照王弘毅的望气,就是看似烟云沸腾,却鼎印若有若无,只要一击,立刻崩解。
“并且此时草原蛮夷,已悍然出兵中原,幽州和并州都在告急,再不加快速度,只怕幽并联成一片,成功会师,不仅翼州立刻抵抗不住,就连青州兖州都难以幸免,只怕能越过黄河,这样黄河天险就不可得了。”
“并且再拖延下去,只怕豫州被攻打下来,连稳定时间不曾有,我们就要对抗草原蛮夷,现在时间已万分紧迫,只有孤御驾亲征了。”
要是草原不提前两年行动,王弘毅必可从容统一中原,北上而战。
现在情形和前一世大不相同,很多情况有了改变,草原出兵比前世早了两年,不早早准备,那等对方势大,就算能抵御,只怕中原浩劫,甚至可能有南宋之忧。
为此王弘毅不得不加快步伐。
王弘毅知道,这样加快速度,必会多些不必要的折损,冒些不必要的风险,但相比拖延的后果,王弘毅觉得这种决断已最好了。
张攸之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