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祖训,鼓励擅杀士人。这个时候朝中有些人还对处死张邦昌还有不同意见,认为张邦昌被迫从逆与主动投怀送抱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他除了怯懦,并无大奸大恶之事,而怯懦在靖康年间又何止他一人,与那些卖国卖主求荣的宋臣相比,其可算得是上不愧君父。下不负汴梁百姓的伟男子。
大家不敢指责太后,便把罪名加到了执行者李纲的头上,不断为张邦昌鸣冤,说他是属于羊肉没有吃到口。却空惹了一身膻腥气的倒霉鬼。生不逢时不说,又落得骂名千载,比奇冤还要冤上三分!
在康王府的推波助澜下。朝廷上掀起一股倒相的风潮,而李纲更是义愤填膺。不断为自己辩护,与人争执。但是孤掌难鸣,陷入困顿之中。在这关键时刻,副相许景衡和御史中丞陈过廷等秦王系和一班倾向于他们的官员站出来支持李纲,而太后郑红梅一言九鼎支持了李纲,不但揽过了赐死张邦昌的功劳,还同意其的意见,命给两名小官各升一级,以示褒奖。
郑太后对李纲的信任,对其提出的意见也基本能采纳,这让李纲心情颇为激动,决心好好辅佐太后,重振国威,他拜谢过后奏道:“今日国势,比之创业要更难。创业之主,乘兴起之运,积小成大,易于成事。而今正当国势萎靡不振之时,金人侵扰之后,士风怠惰,人心畏惧,府库空虚,县郡残破,制度废弛;而欲成中兴之功,犹如大厦之倾倒,须一一修茸才得扶起。”
“然而材料稀少,所以尤难也!应不为群议所动摇,先做大事、急事,而徐图小事。依臣之见,自古以来创业中兴之主,莫过于汉高祖、汉光武、唐太宗,三人皆有英明之资。秦王有宽诚之德,仁厚而有容,果断而不惑,能决大事、成大功,平定祸乱,开创太平,应早日立为君…”
百年大宋,到了二帝这一代,真是腐朽得不成个样子了。那个京城在汴京的大宋,亡了固然可悲,但也有可喜之处,就是给了再造大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