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已经意识到耿南仲现在有了尾大不掉之势,他把持朝政,借着自己的名号贪污受贿什么事情都干,现在正好借李邦彦之手修理下他,灭灭他的气焰让他知道收敛…
千万不要认为天子就真的是受命于天的龙子凤孙,他们一样有七情六yu,饥了知道吃饭,冷了懂的加衣。与百姓不同的是自小长在深宫妇人之手,不知禾嫁之艰辛。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人xing中更多了些扭曲与邪恶的东西,等到他们无法宣泄,发作起来就是社会动荡的原动力。
赵桓从前在做太子的时候清醒地看到父亲所用大臣多是谄佞之辈,并且对此深恶痛绝。等到他继位登基,多年媳妇熬成了婆之后不到一年时间,辅之臣就走马au一样,变个不停,鲜有一人能久居其位的,这耿南仲已经是特例了。
当赵桓将一个个忝居高位,衣食无忧却贪婪成xing的家伙清除朝堂时,看着那些平ri在自己面前信誓旦旦表示要忠于皇上造福百姓的家伙,却在事发之后居然还会涕泣不止,恬不知耻的说些有负皇恩,有负朝廷辜负了圣人的教诲,皇上的信任的话。赵桓感到好笑,这些连做人都应该难为情的jian佞,丝毫没有了廉耻之心,此刻连最后作秀的几乎都不放过,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啊!
一个大一统的农耕帝国的确需要许多的人来做管理“得贤治定”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官吏的拣拔和任命又是历朝历代统治者的一个难题,赵桓所亲信之人多为东宫旧人,也不能责怪他这么做,寻常人也是有什么好事首先想到亲戚故旧。
人都有批评家的天赋与潜质,却羞于做自省和反思己过!看到的永远是别人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而且洞若观火,却并不能看到自身的缺憾。可惜的是人往往不能容得下比自己强的人,他所用之人更是些弩钝之材,不具安邦定国的宰臣之质,根本无法挑起治国的重任。
而赵桓这个皇上当的也不合格,这是个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