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二十三章 共商

第二十三章 共商(3 / 5)

攻之事耿耿于怀。

“王大人,现在局势动荡,一旦和议达成割让黄河以北,磁州正在此列,百姓必然痛失家园,背井离乡,彼时家国无在,其还会畏惧王法吗?”赵柽反问道,心中暗自感叹,真是书生意气,幼稚的很,你此去是出卖国家民众的利益,伤害了百姓的根本,人家还不跟你拼命。

“我们是朝廷重臣,草民怯懦,他们岂敢对我等不利,再者磁州驻有兵马,一旦生事即可调兵弹压,王爷不要为此忧心!”聂山对王爷的说法不以为然地说道。

“唉,你们想得太简单了,民不畏死何以死惧之,两位大概忘了东南民乱,京师伏阙上书了吧?”赵柽摇头苦笑道,“两次民变,多少朝廷重臣死于百姓的棍棒之下,剖腹挖心死无全尸,难道京师之中兵会比磁州少吗,最终圣上不还是顺从了民意,才平息了此乱!”

对两位记吃不记打的家伙,赵柽真有些无语了,中国封建社会结构就如同一块‘三明治’。庞大的小农经济和王朝经济之间夹着一薄层‘士’,士似乎没有被赋予沟通二者的职责:从思想上,“士”是由科举考试选拔,到了后期,许多科举及第者只会八股,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范进,理论不能联系实际;从行为上,十年寒窗接下来便是频繁地在各地调动,很难熟悉民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么是上层派“八府巡按”之类的官员体察民情,要么是设立“登闻鼓”,鼓励民众自身反映情况。但是“八府巡按”多由贪官昏官把持,“登闻鼓”告御状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之万一,由此下层意志不能及时反映到上层,久而久之,上下隔绝,底层的声音很难能为上层官僚所知,造就了一批只知欺上瞒下、狐假虎威的官僚。

“那宗知府有维护治安,保护我等之责,他不怕我们弹劾吗?”王云还是有些不服气地说道。

“王大人可知‘法不责众’,民意汹汹,驻守磁州军兵亦多为本地丁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