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将高俅塞到西军之中,童贯就把他安排到了刘仲武的手下。刘仲武这个人由于他当时没能在第一时间稳固高永年死难后的局势,导致了宋夏战争优劣形势的大逆转,闹得童贯险些倒台,所以童贯对他没啥好感,在打仗自然不会重用他,将高俅安排在这里既能保证他的生命安全,也可以防止高俅立了大功和自己争权。
但事情往往会出现意外,富贵险中求,为了洗雪前耻,为了立功露脸。刘仲武豁出去了,干了件擅自行动的事情,结果这事玩大了,抢了别人的功劳,此举造成了西军参与此次征讨的将士们普遍的不满,也令总司令童贯相当不悦。于是,在战后,童贯向中央汇报之时,在立功人员的名单上就没有把刘仲武的名字给列入了!
不过,在这个时候,却有一个人出头将刘仲武的“功劳”给报了上去给宋徽宗。这个人就是在刘仲武军中担任参谋、文、监军等职的――高俅。他疯了吗?就算刘仲武此役没有什么太大的战功,高俅在刘仲武军中历练一段时日之后,还是可以调回开封高升的。他难道是想升官想疯了、急着调回去,所以才冒着得罪西军大部份将士与童贯的风险吗?
几乎就在高俅揭露童贯掩刘仲武之功的同一时间,另一个人对授童贯“开府仪同三司”表示了强烈的反对。蔡京不但拒绝签署宋徽宗授童贯为“开府仪同三司”的诏,还公开说:“童贯以一宦官而得节度使高位,已是位极人臣了!怎可再将使相开府仪同三司一职的通称高位授与一个宦官呢!”。于是,童贯因为被高俅揭了掩刘仲武之功,以及蔡京的反对,虽然仍赏其收复洮州与积石军之功,但是,开府仪同三司――就不用想了!
赵柽想到这里,发现其中有些不妥,蔡京的行为,乍看没什么,但是细一点想,又有些不对劲。很多人都说这是因为蔡京对童贯不满且嫉妒,所以才反对授童贯予开府仪同三司。但是其中依然有疑点,高俅官卑位轻,他怎敢开罪童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