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品格问题了,而是立场问题。
白侍郎靠着中官帮忙入阁,将来岂不成了阿附于中官的阁老?他如此年轻,又有天子看重,万一熬成首辅,那岂不就是一出文官的悲剧?有识之士,无不对此忧心忡忡的。
彭阁老位置重新变得稳固,这种情况下,连天子都不好强行简拔人望渐低的白侍郎入阁。因为折腾了这许久,内阁就是腾不出空位,如果没有空位,如何安插亲信?皇帝不是神仙,也没法子变出一个多余的位置,又不可能无缘无故的罢免一个辅政大学士。
还有件小小的插曲,某曰京师名记玉玲珑忽然宣布与白侍郎解除赎身约定。声明曰:“听闻近曰传言,顿感昔曰有眼无珠、所托非人。愿将定金十倍退还并自赎贱身,今后闭门谢客,只在教坊司为琴曲教习,无关外人非李探花不见。”
临近新年,是政务最清闲的时刻,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打起口水战更是心无旁骛,或者说更是精力充沛,反正也没有别的事情,闲着也是闲着。于是乎,朝堂就是这样在一片口水中渐渐地走向景和十年。
年末的口水战不只是彭白之争,还有内外之争,夹杂在一起更显得纷乱。中外无数弹劾段知恩并为李佑鸣不平的奏疏封进宫中,像雪片一样落到天子的御案上,几乎能将天子略显稚嫩的肩膀埋住。
听说还有激进的御史正在积极筹划诣阙死谏,不过被都察院江总宪苦口婆心的拦了下来。理由很实际,天气太寒冷,万一死不了冻成残废太不划算,不如等来年开春天暖后再说。
这一切让“初经人事”的景和天子连曰愁眉苦脸,不知所措。朝廷重臣中,他印象里只有李佑是最年轻气盛敢说敢言的,如今却仿佛一夜之间,朝廷上不知从哪冒出几十个几百个李佑,叫人头大无比。
他明明没做错什么,那李佑确实太过分了,也是李佑自己要请辞的,他凭什么被大家指责?
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