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司会审登闻鼓之案的题本就摆到了御案上,静待景和天子朱批。
在国朝,案情涉及到官员,便与平民案件不同了,不是可以随便审理的,外地五品以上和京官八品以上都具有特殊待遇。
如十月初六的登闻鼓案件,涉及到检校右佥都御史李大人,因为他的正五品身份,所以如何审理须得经过御批。由刑部受理了词讼不假,可也得经过天子批准才能开始审理,虽然只是一道程序,但不能少。
故而归德千岁见到李佑来求助时,才会误会李佑要求她向天子递话,请圣旨否了刑部审理的奏请。若真如此做了,那少不得又是一场朝廷纷争,案件的制造者与刑部岂肯善罢甘休?
这不是李佑想要的,李大人不想在天子心目中变成麻烦制造者。相反,他的自我定位是为君分忧的麻烦解决者…就像他能替靠山們解决麻烦,却并不给靠山們带来麻烦。他惹出来的事情虽然不少,但都是尽力自己解决的,而且很少牵连到靠山們身上。
即便求到靠山們帮忙时,常常也只是需要顺水推舟几句话就可以四两拨千斤,不用靠山們额外劳心费神。这倒让靠山們时常产生很简单却又效果巨大的爽快感觉。
这种自力更生的良好的心态,也是靠山們欣赏李佑的要素之一,毕竟没人希望动辄被拖累。
最终,对刑部的奏请,天子还是批了照准。圣谕有条不紊的按着流程经历了司礼监文书房、内阁、六科中的刑科,又被刑部左侍郎赴宫中刑科画题取回。之后刑部办完,还要复奏刑科,这才算是彻底了结完公事流程。
对刑部来説,这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有了压制李佥宪的手段。这李佑太强势了,生生要夺走京师普通案件审理大权,尚书可忍他們不可忍!
而另一方面,审理登闻鼓之案,快成了刑部十三司的集体娱乐。这些年来,审理官员的案件都依照惯例归了都察院负责,难得这次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