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冰恍然。
秦风道:“此次高句丽与百济、倭奴联军并非如以往一般出击同一个地方,他们各自成军,分为三路。高句丽这一路,负责攻打新罗北方与东北方向。百济攻打西方、西南方向;倭奴则从海上攻打新罗之东部、南部、东南部,并且负责打掉一却新罗出海的船只,因为他们生怕新罗走海路向大唐求助。三国的如意算盘打得非常好,那就是在大唐尚未收到消息、尚未干涉时将新罗拿下,让大唐不得不承认既定的事实,默认了三国瓜分新罗之事。可三方看似同心同德,事实上各国都是心怀鬼胎。”
“从长远计算,高句丽在未统一之时,已不可能是我们的对手了。渊氏与新罗接壤,又是世仇,如果新罗出兵,他连还手的资格都没有。渊盖苏文是个聪明人,他不会看不出自己所面临的危机,他急匆匆与高建武达成和解,并拉起三联盟,无非是为了自身的安危罢了,想要自保、想要发展,渊氏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联合倭奴、百济,将新罗这个不稳定的因素剔除掉,同时,借助这场战争将倭奴、百济的实力削弱下来,唯有处在同一个级别,南高句丽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我认为渊氏即便出兵,也是在边境打个旗号,摆摆样子给倭奴、百济看看而已,所以说,新罗的敌人只是倭奴、百济而已。”
玄冰这时也反应了过来,南高句丽目下举国兵力不过十二万多,一旦发动战争,死伤在所难免。不管新罗最后能不能攻下获得最终的胜利,南高句丽自身都伤不起。十二万余兵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自保已经是严重问题,但好说歹说也有一点点的威慑力。但是再让新罗消耗个三四万,只剩下可怜的七八万兵卒护国,南高句丽凭什么应对未来的挑战?就算不会被新罗灭了,也会受到历史弱肉强食的不变道理而亡。
所以真正不敢打、不敢消耗的是高句丽,而不是手握十五万大军的新罗。
“只要新罗撑过最困难的时间,打掉倭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