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才十岁,还能抢了哥哥的嗣子位,有什么可担心的?就算这两个庶福晋产下阿哥,又能当什么。年纪小,生母出身低。其中一位庶福晋,还是婢妾出身。
之所以都请封了名号,是因为王府妻妾本就不像其他皇子府那么多。父亲又是宽厚姓子,就都抬举了名分。
得了消息后,初瑜就请示了婆母李氏,回王府探母。
一路上,她想着开解母亲的言辞。却是,觉得头疼,又觉得母亲可怜。因不是正妻,就算生了五个子女,母亲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等到了王府,初瑜都没有想好说辞。毕竟,按照孝道来说,庶母们为父亲添丁,她这做女儿的,当欢喜。但是从母亲这边说,她又实不愿那些年轻的庶母分了母亲的宠爱。
进了王府,她还是按照旧曰规矩,先去正堂拜见养母嫡福晋。待听了嫡母所说,初瑜才晓得母亲的病症不在两位庶福晋有孕,而是因牵挂长子的缘故。
“哎,你既回来了,就好生劝劝她。我问过你阿玛,大阿哥在中军帐,你十四叔身边,大军守着,妥当着呢。不是说朝廷有三十万大军在西北么?那中军打着代天出征的旗号,就算不跟铁桶似的,也差不离了,实没什么好担心的。”嫡福晋拉着初瑜的手,说道。
初瑜一一应了,嫡福晋就打发她去侧福晋处。
看到女儿归宁,侧福晋不禁红了眼圈。对于这个长女,虽小时候没养在跟前,但是她也当成主心骨似的。
初瑜见了,心里叹了口气,拿了帕子,上前帮母亲拭了眼泪,道:“额娘,外头多少人羡慕弘曙。因是皇孙的身份,身份金贵,就算跟着大军出征,这进藏打仗的苦差也轮不到他,只跟着中军大营,管着粮草,就能得了军功。额娘当欢喜才是,弘曙即便不是嫡出,有了这军功傍身,郡王长子的身份也越发稳当。皇玛法点弘曙随征,就是给咱们王府的莫大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