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接替钱陈群之人,曹颙一时也没有合适人选,就请父亲拿主意。他原以为父亲向来重视孙儿们的学业,定会再寻个名儒,没想到这次寻的却是名不见经传的一个老举人。
曹颙不解,曹寅说了原由。
原来,这钱陈群虽已辞馆,但还要留下几分余地。若是他这科名落孙山,还可以到请回曹家再教几年。
钱陈群的学问,曹寅是晓得的,即便如此,也不能笃定他定能榜上有名,可见这会试真是独木桥。能够考上举人资格的,哪个不是熟读四书五经,到了会试这里,二十取一。
听到这个,曹颙倒是有些担心曹项。
曹寅闻言,摇摇头,道:“无妨,八旗虽与汉人一通参加会试,但是取中的比例多些。就算一科未取,下科也差不多了。”
说起科举取士,曹颙想起一事。按照规矩,这六科掌印给事中,同翰林院与御史一样,都是要进士出身,才能任职。
曹颙从内务府总管到六科给事中,却是有些不合规矩。不过,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康熙乾纲独断惯了,也没有人敢质疑天子的用人方式。更不要说曹颙并不是“幸进”,而是贬职到掌印给事中位上。
官场上那句老话,“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内阁”也只是老话,不是还有“赐进士出身”这样的恩典么?
月末,送走了钱陈群。
除了该奉上的馆修,曹颙还使人专门去京城的书店中,买了不少“四书五经”集注之类的书,送给钱陈群。这些书多是名家所出,价格昂贵,既能代表心意,又少了铜臭味。
钱陈群虽没有怎么表达谢意,但是望向曹颙的眼神已经不同。若不是曹颙比他年纪还小,他就要奉曹颙为伯乐。
曹颙这边态度亲近,心里晓得,这不过是投其所好罢了。
转眼,到了十月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