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王鲁生趟这个浑水的。
毕竟是首次,又是像虎口夺食似的从那些内务府权贵手中得利,极其容易结怨。
王鲁生待人仗义,曹颙也颇为欣赏这个汉子,两人也算是故交好友。因此,不愿他吃亏,将这其中的厉害关系,又跟王鲁生说清。
除了王全泰,王家还有其他子弟在京,经营客栈酒楼,却是也盯着这次的风声,没少往族长王鲁生那边去音讯。
对于招投标,对别人来说,许是陌生的,对于王鲁生来说,却是见识过一遭的。
康熙四十九年的养珠方子,就是他亲自下江宁,从曹颙手中拍下的。
就算这几年,珠子的价格不如早年,但是到底不用冒着生死,靠海吃饭。
有了这养珠方子,就如同给子孙后代金饭碗一般,王鲁生逢年过节在祖谱前烧香时,也觉得对得起祖宗。
百年以后,书上祖谱时,比不得始迁祖,也能算是中兴祖了。
只是想要使得王家恢复百年前的荣光,单单在曰照坐井观天,派子弟下苏杭广州贩卖,谈何容易。
这内务府的买卖,王鲁生早先也观望过。
只是因王家在山东还能有些关系,到京城却是没有分量,插不上手。
如今,却是老天开眼,曹颙执掌内务府。
对于自己个儿的恩人,王鲁生没有那么厚的面皮劳烦,原本还犹豫着。
后来收到堂侄儿家书,晓得曹颙在内务府这边也不顺利,年后的招投标怕是被皇商联合起来刁难,王鲁生这才拿定了主意上京。
就算不为求财,为曹颙仗腰子,还是使得的。
在曹颙面前,他却不愿透底,笑着说道:“曹爷,您放心,俺心里有数,不敢冒尖。不过是被兄弟侄儿们闹腾的,过来开开眼界。这京里是什么地方,俺老王才不会傻呵呵地做二愣子,就是凑个热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