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扯到了这次要说的正事上面:“现在我们中航西南再次和德国展开合作,若是加上之前的MPC-75、CG-2000等项目,到现在我们在欧洲的业务也绝对不少,所以是需要成立专门的欧洲分公司,或者说成更加专业一些的欧洲科研中心更好。”
要说在欧洲建立中航西南的第二所海外科研中心,这还是杨辉合计了很久之后才定下来的,毕竟这年头共和国还被欧美联合禁运,而中航西南作为一家拥有浓厚军工背景的超级大公司,现在那好歹也算是进入到了世界500强,因而在欧美那边绝对是挂了号的。
那么你说你一家共和国的军工单位跑到欧洲去建立科研中心,这绝对是开天辟地的头一遭,到时候搞不好就算你科研中心研制出了好东西,最后也要滞留在欧洲,没法拿回国实用化就是各种坑爹到家了。
但不管如何有风险,既然现在的中航西南可以在欧拥有如此多的合作项目,那么就算本着对现在欧洲地区的科研合作项目进行资源整合的目的,欧洲科研中心的成立也势在必行,大不了这科研中心就定位为民用领域技术开发就行。
杨总经理的想法自然天马行空,更导致聂总师这时候甚至都还没有反应过来:“欧洲科研中心?我们公司要在欧洲建立研究所?这真的靠谱吗,我们研究所才刚刚吃上一口饭,科研资金也才刚好勉强维持运转,这就又要把钱投入到欧洲,那边的人力、物价可都是要比国内高了不知道多少,这明显就不划算啊!”
小农思想,这绝对是小农思想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国内会有这种想法其实也并不奇怪,至少现在支持着各大项目的也都是还是老一代的总设计师,大家是从艰苦年代过来的,思想上更加节俭一些也说的过去。
于情或许说得过去,但于理肯定就不行了,这次欧洲科研中心的建立肯定绕不开聂总师这位C-320运输机的中方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