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危险的。
跳出来就是一阵反驳,红着脸道:“不对,不对。你不能以你们西南科工的技术能力来衡量伊夫琴科,或许你们开发这一级别的发动机需要等到93,94年才行,但以伊夫琴科的技术能力来做这样的发动机,完全可以把研制时间有效压缩在92年之前完成。”
说着,雷布诺夫也跟着一起介绍了伊夫琴科设计局的光辉历史,缅怀了无数革命先烈之类的。
“的确是这样的,我们伊夫琴科设计局在此之前有研制过12吨级的ai25发动机,6吨级的d36三转子发动机同样是性能不俗。现在要研制一款介于两者推力中间的发动机,完全不会有任何的问题,总师说的92年之前定型是可以做到的。”
看得出来,这家伙心里还挺有些对伊夫琴科设计局的自豪感。不过就这,其实也没什么好装逼的。
就以伊夫琴科设计局现在的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若是没有西南科工的介入。ai22发动机将会一直拖到2000才能定型生产。
中间浪费的时间长达五年,一直到了95年之后伊夫琴科设计局才能继续勉强把这款发动机研制下去。
现在。就听这吹牛逼的能有什么意思,说一千道一万肯定还是要外部的投钱才能继续下去。而这肯定是杨辉所不能容忍的。
ai22现在处于核心机的最后研制阶段,但西南科工去年年初委托624所研制的同级核心机,但现在已经又过去了整整一年时间,早就已经是完成了定型设计。
只等杨辉这次回去之后,就可以选择发动机的研制单位,开始项目的型号研制。
按计划,西南科工都把巴西政府投入的科研经费吞了下去,怎么可能还让ai22有机会狸猫换太子。
“不,我算是明白了你们现在的情况了,或许你们是有足够的技术可以做到在92年完成定型,但你们现在肯定是没